今年初以來,受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及春節后需求啟動延緩等因素影響,國內鋼鐵供需失衡,鋼材價格持續下降,鋼鐵企業效益明顯下滑。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來,鋼企庫存和社會庫存較快增加,鋼材價格跌勢明顯,企業邊際效益遞減,生產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。總體來看,鋼材市場呈現高產量、高成本、高庫存、低需求、低價格、低效益的“三高三低”局面,行業健康發展受到嚴峻挑戰。
為此,3月28日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了《認清形勢 保持定力 共同維護鋼鐵行業平穩有序發展》倡議書,從“認清形勢,統一思想認識”“凝心聚力,促進有序發展”“保持定力,維護市場穩定”“深化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”“堅定信心,謀劃生產經營”5個方面發出倡議。距離鋼協發出《構建平穩有序市場秩序 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——鋼鐵行業自律倡議書》已兩年有余,鋼材市場再次走到了這樣的關口。應對當前市場形勢,有這樣幾個問題必須厘清:
第一,形勢是嚴峻的,困難是客觀存在的,但這不是偶然、突然發生的。
數據顯示,今年前2個月,我國粗鋼產量達到1.68億噸,同比增長1.6%;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1.53億噸,同比減少195萬噸、下降1.3%,鋼材市場供給明顯強于需求。庫存方面,鋼企庫存和社會庫存同比均有所上升。截至3月上旬,鋼協重點統計鋼企庫存達到1952萬噸,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;鋼協重點監測的21個城市五大鋼材品種社會庫存達到1422萬噸,比去年同期增加7.3%。
“供給過剩”喊了很多年,為什么這幾年尤為突出?不難發現,雖然過去供給增長,但剛性需求也在同步增長。如今,我國鋼材消費總量達峰已是不爭的事實,總量下降成為必然趨勢,鋼材市場不可能再依靠需求增長走出困境。
對于鋼鐵企業來說,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總體下行的背景下,把握住鋼鐵減量的結構性特征和趨勢性變化,并據此調整產品結構。以此輪行情為例,鋼材價格下跌具有明顯的品種特征,鋼筋、線材(盤條)等建筑用材品種價格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其他品種,部分建筑用材價格累計跌幅超過10%。
第二,過量的供給不能靠出口消化,邏輯上講不通,國際市場也消化不了。
隨著內需減弱,鋼鐵企業為尋找出路加大出口。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今年前2個月,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591.2萬噸,同比增長32.6%;出口均價為791.7美元/噸,同比下降32.1%。鋼材出口呈現“量增價跌”的態勢,“以價換量”得不償失、實不可取。況且,海外需求當真如此火熱?實際上,并非是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拉動了鋼材出口,而是供給壓力大、國內市場難以消化,只能依靠出口。這既不符合我國鋼鐵出口政策導向,又容易引起國外市場的貿易摩擦。
鋼鐵企業加大生產,對原料端的進口鐵礦石量價帶來了支撐。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前2個月,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.09億噸,同比增長8.1%;進口均價為131.1美元/噸,同比上漲13.6%。即使今年初以來個別原燃料品種價格下降,原料端價格整體也依然保持高位,加劇了行業的嚴峻形勢。
需要引起關注的是,出口大幅增長背后隱藏的國際貿易風險不斷積累,已經引發新一輪貿易摩擦。自2023年以來,先后有美國對中國鍍錫板啟動反補貼調查,印度延遲更新BIS認證證書,泰國對進口自中國的熱軋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等。近期,土耳其、南非、巴西、越南等國家已經或即將對中國鋼材發起反傾銷調查,這將給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帶來巨大挑戰。
第三,不按需生產,市場一定會予以警戒。
對于企業而言,效益是命脈,是企業價值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。這段時間,鋼材市場存在追漲殺跌的現象,不利于市場平穩運行。有的企業甚至選擇低價競爭,造成惡性循環,形成了價格持續下跌、效益處于微利的局面。當前,鋼材價格已經低于部分企業的成本線,一些企業經營困難,陷入虧損狀態。數據顯示,今年1月-2月份,國內、國際鋼材價格均呈現下降走勢,其中中國鋼材價格指數(CSPI)平均值為112.30點,同比下降3.80%;重點統計鋼企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5.32%,平均利潤率同比下降0.2個百分點,虧損面同比上升6.49個百分點。截至2月末,重點統計鋼企資產負債率環比上升0.61個百分點、同比上升0.71個百分點。
我們必須認識到,行業內所有企業都是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。不少企業寄希望于自己多生產、攤薄成本,希望其他企業先減產,導致鋼鐵行業再次陷入“囚徒困境”,不僅使企業虧損面擴大,還嚴重影響了行業整體健康發展。鋼鐵企業要提高政治站位,保持戰略定力,反對低于生產成本的傾銷,共同營造公平、穩定的市場環境;同時,還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,管控好銷售渠道,共同維護市場穩定有序。
當前,按照“三定三不要”原則組織生產才是鋼鐵企業度過難關的重要之舉。鋼鐵企業要堅持“以銷定產、以效定產、以現定銷”,加強自律,減少無效供給,控制生產節奏,保持盈利能力。尤其是部分以建筑用鋼為主產品的鋼鐵企業要適當降低生產強度,可考慮將年度停產檢修計劃提前,盡快化解企業庫存,降低企業經營風險。同時,龍頭企業要擔當作為、率先垂范,充分發揮市場“穩定器”作用,促進鋼材市場平穩運行。
第四,我國鋼鐵需求規模依然龐大,這是信心的來源。
誠然,在我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加快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、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節能環保、新能源汽車、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得到快速發展,下游傳統產業發展速度放緩、用鋼需求下降,這是國家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正常表現,一段時間的供需失衡塌不了天。可以確定的是,仍在工業化進程中的我國鋼鐵消費需求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。
不久前,國務院印發了《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》,有利于拉動終端用鋼需求釋放,支撐鋼鐵行業穩定運行。鋼鐵企業要把握機遇,深入研判這一輪行動的新特點、新趨勢,重點關注終端客戶需求變化,針對性地做好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工作。
第五,鋼鐵企業亟須增強適應市場、在供給上收放自如的能力。
解決當前市場難題,就要從供給側入手,鋼鐵企業必須積極主動作為,遵循“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、以供需平衡為原則”的自律生產方式,加強企業自律、加強區域自律,加強行業自律,控制生產節奏,促進供需動態平衡。
我們必須認識到,行業有為自律、有效調控產量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選擇。自律控產降庫存,是應對當前鋼材市場形勢的最好“藥方”。鋼鐵企業要拋棄以規模為中心的傳統經營觀念,轉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理念,充分認識到當前市場形勢下的高庫存是行業不成熟的表現,盡快實現控產降庫存。
第六,市場已經飽和,該退出的企業要主動考慮退出。
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大風大浪,發展到今天的體量和規模,產能已經飽和。在需求總體下行的趨勢下,一些企業是時候考慮主動退出了,這是更明智的選擇,實際上已經有企業這樣做了。
當然,退出肯定會伴隨著強烈的痛感,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出臺政策幫助這些企業有序退出,給予一定的引導。單純依靠市場化手段退出,也可能給市場帶來一些波動,因此需要“有形之手”適時介入,提高我國鋼鐵業態的整體質量。
好在,“嚴冬”之中仍有“暖風”吹來。雖然當前鋼材市場形勢嚴峻,但我們看到,今年初以來,鋼鐵行業運行總體依然穩定,更多的企業主動積極、先知先覺采取減產、限產措施應對市場波動,產業鏈的強大韌性得以體現。所謂的“寒冬”不過是一個季節,關鍵是鋼鐵企業是否具備抵御“寒冬”的本領,我們對此充滿信心。
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,鋼鐵行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。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、轉型升級的諸多陣痛,以及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,所有鋼鐵企業要攜起手來、加強自律、協同發展,努力實現供需動態平衡,共同維護鋼材市場平穩健康有序運行。